夾竹桃天蛾:別名白腰天蛾,為鱗翅目、天蛾科、白腰天蛾屬動物,原產于亞洲、非洲、歐洲。我國分布于廣東、廣西、臺灣、福建、四川、云南、山東等省。野生于低海拔山區(qū),成蟲常見于公園、學校及住家陽臺。1758年命名。它的身上有醒目的眼斑,是嚇退天敵的一種方法。主要以夾竹桃、長春花、蘿芙木、軟枝黃蟬等植物為食。幼蟲匿藏于葉片中取食嫩葉,由于取食量極大,會將整株植株葉部取食殆盡,對植株生長及外觀造成極大影響。天蛾危害夾竹桃和狗牙花的癥狀基本相同,以幼蟲嚼食葉片。低齡幼蟲聚集葉背,取食葉肉。
因幼蟲吃有毒的夾竹桃而得名,成蟲是花紋最漂亮的蛾類之一,體表綠色的斑紋,如同穿了迷彩裝一般。成蟲橄欖綠色,前翅基有小眼紋。成蟲夜行,有趨光性,飛翔力極強,能由地中海飛躍漫延大半個地球。
夾竹桃天蛾形態(tài)特征
翅展8-9cm。前胸背板有八字型的灰白色斑紋,前翅中央有一條淡黃褐色的橫帶,與腹背的黃白色橫斑于停棲時條紋相連,近翅端有一條斜向的淺色橫帶,近臀部有一枚灰褐色的暗斑,斑型達后緣。各齡期體色多變,體型肥大,體側有一條白色寬型縱紋,邊緣具稀疏的白色斑點,化蛹前體色呈黑褐色。幼蟲尾角橙黃色,氣門深紫色。
夾竹桃天蛾生活習性
成蟲白天隱蔽于林間,晚上活動,雌雄交尾,產卵。有弱趨光性產卵于葉片背面、散產。飛翔力強,可遠距離遷飛。老熟幼蟲爬行至低洼潮濕枯枝落葉深厚的土表層化蛹過冬,未見蛹入土現(xiàn)象。
夾竹桃天蛾飼養(yǎng)方法
在汕頭一年發(fā)生3代,老熟幼蟲在土里化蛹越冬。翌年2月下旬開始羽化,第1代幼蟲于3月上旬開始孵化,3-12月均可見幼蟲危害,5-6月、8-9月為幼蟲危害高峰。成蟲飛翔力強,晝伏夜出,具趨光性。老熟幼蟲化蛹前,體色變深,身體變短,在合適的土壤中靜置不動,3-4天后蛻皮化蛹。大齡幼蟲嚼食速度快,食量大,能在數(shù)天內將連片植株的葉片食光。
夾竹桃天蛾雌雄分辨
幼蟲粗大,胸節(jié)有一大型眼狀紋,中間藍色,邊緣黑色,第十一腹節(jié)有尾角,老熟幼蟲尾角短而下彎。
夾竹桃天蛾繁殖方式
卵生,一年可繁殖2-3代。
原文鏈接:https://sbike.cn/k/jiazhutaotiane/
版權聲明: 1.依據(jù)《服務條款》,本網(wǎng)頁發(fā)布的原創(chuàng)作品,版權歸發(fā)布者(即注冊用戶)所有;本網(wǎng)頁發(fā)布的轉載作品,由發(fā)布者按照互聯(lián)網(wǎng)精神進行分享,遵守相關法律法規(guī),無商業(yè)獲利行為,無版權糾紛。 2.本網(wǎng)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,阿酷公司是網(wǎng)絡服務提供者,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。該項服務免費,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。 名稱:阿酷(北京)科技發(fā)展有限公司 聯(lián)系人:李女士,QQ468780427 網(wǎng)絡地址:www.arkoo.com 3.本網(wǎng)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,完全遵守《信息網(wǎng)絡傳播權保護條例》。如有侵權行為,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,阿酷公司將根據(jù)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(guī)定刪除侵權作品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