褐飛虱:別名褐稻虱_稻飛虱,為半翅目、飛虱科、褐飛虱屬動物,原產于亞洲中部及南部,是我國水稻的主要害蟲之一,每年均與白背飛虱混合發(fā)生為害。兩種飛虱不同年份在不同省份和地區(qū)發(fā)生程度不同,年發(fā)生為害面積均在2億畝次以上。主要天敵有寄生蜂、黑肩綠盲蝽、瓢蟲、蜘蛛、線蟲、菌類。
危害最嚴重的稻飛虱品種,有遠距離遷飛習性,是我國和許多亞洲國家當前水稻上的首要害蟲。褐飛虱為單食性害蟲,只能在水稻和普通野生稻上取食和繁殖后代。2020年被農業(yè)農村部列為1類農作物病蟲害。
褐飛虱形態(tài)特征
成蟲有長翅型和短翅型兩種。長翅型體長3.6-4.8mm,短翅型體長2.5-4mm。黃褐、黑褐色,有油狀光澤。頭頂近方形,額近長方形,中部略寬,觸角稍伸出額唇基縫,后足基跗節(jié)外側具2-4根小刺。前翅黃褐色,透明,翅斑黑褐色。短翅型前翅伸達腹部第5-6節(jié),后翅均退化。
褐飛虱生活習性
9月中旬至10月上旬褐飛虱外遷。褐飛虱在北緯25°以北不能越冬,每年蟲源逐代、逐區(qū)呈季節(jié)性南北往返遷移,受季風進退的氣流制約。
褐飛虱飼養(yǎng)方法
褐飛虱喜溫暖高濕的氣候條件,在相對濕度80%以上,氣溫20-30℃時,生長發(fā)育良好,尤其以26-28℃最為適宜,溫度過高、過低及濕度過低,不利于生長發(fā)育,尤以高溫干旱影響更大,故夏秋多雨,盛夏不熱,晚秋暖和,則有利于褐飛虱的發(fā)生為害。若蟲共有5齡。成、若蟲群集于稻叢基部,刺吸莖葉組織汁液。蟲量大,受害重時引起稻株癱瘓倒伏,俗稱“冒穿”,導致嚴重減產或失收。
褐飛虱雌雄分辨
雄蟲陽基側突似蟹鉗狀,頂部呈尖角狀向內前方突出。雌蟲產卵器基部兩側,第1載瓣片的內緣基部突起呈半圓形。
褐飛虱繁殖方式
卵產在葉鞘和葉片組織內,排成一條,稱為“卵條”。卵粒香蕉型,卵帽高大于寬底,頂端圓弧,稍露出產卵痕,露出部分近短橢圓形,粗看似小方格,清晰可數。初產時乳白色,漸變淡黃至銹褐色,并出現(xiàn)紅色眼點。產卵時,刺傷稻株莖葉組織,形成大量傷口,促使水分由刺傷點向外散失,同時破壞疏導組織,加重水稻的受害程度。
原文鏈接:https://sbike.cn/k/hefeishi/
版權聲明: 1.依據《服務條款》,本網頁發(fā)布的原創(chuàng)作品,版權歸發(fā)布者(即注冊用戶)所有;本網頁發(fā)布的轉載作品,由發(fā)布者按照互聯(lián)網精神進行分享,遵守相關法律法規(guī),無商業(yè)獲利行為,無版權糾紛。 2.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,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,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。該項服務免費,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。 名稱:阿酷(北京)科技發(fā)展有限公司 聯(lián)系人:李女士,QQ468780427 網絡地址:www.arkoo.com 3.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,完全遵守《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》。如有侵權行為,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,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(guī)定刪除侵權作品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