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南一些少數民族的婚宴上,總會有一道特殊的菜;這道菜,是用“樹花”做成的。
就像彝族的婚禮歌《梳妝調》唱的那樣:“藤纏樹喲樹生花,石上開花百年掛,今日阿妹嫁哥去,根連根來花疊花”。
麗江納西族、大理白族也有類似的婚俗;在傈僳語中,樹花被親切地叫做 “柒拉”。
騰沖這邊,還叫它“樹毛衣”。
滇西漢、傣、傈僳混居,人們將樹花比作“樹的冬衣”,認為它是樹木抵御高寒的“天然棉襖”。民諺——“樹無毛衣難挨凍,人無伴侶不成家”——也是在說婚姻如樹衣,彼此依偎,又相互保暖。
據騰沖界頭鎮(zhèn)傈僳族傳承人朱有山講述:
“我奶奶嫁人時背簍里就裝著一捆樹毛衣!新郎要當眾把干樹毛衣泡進清水,看它舒展開才算‘活婚’(有韌性的婚姻)?!?/p>
如果你去問當地老鄉(xiāng),為什么你們的婚宴上都有這么一個菜?他們會告訴你,這象征婚姻美滿、永久好和啊。
樹花其實是一種地衣類植物。
而地衣呢,作為很特別的菌、藻共生體,堪稱地球生物圈的模范“夫妻”代表——冥冥之中,真菌遇到藻類,一見鐘情,緊密結合,從此再不分離,這就成了地衣。
看來云南人的老祖就是妥妥的“野生”植物學家,很早就已經認識到地衣的共生關系。
騰沖人日常也采食樹毛衣。今年暑假火遍全網的“北海濕地”,周邊農家樂就常年備著這道——水腌菜拌樹毛衣。
經過反復摘洗的樹毛衣,丟進火塘上的羅鍋,用沸水zhazha(就是煮的意思啦),澆入草木灰水,待湯汁顏色慢慢透出亮黃,再細細攪動,就只剩下一股子自然清香。
撈進盤里,拌入水腌菜、洋酸茄丁(沒有洋酸茄,請紅番茄代勞也成)和折耳根(魚腥草)段,淋酸醋,撒小米辣、香菜,再和點兒鹽巴、味精和味事達(騰沖人最愛的醬油)……
微酸帶脆,初嘗略澀,細品回甘。
版權聲明: 1.依據《服務條款》,本網頁發(fā)布的原創(chuàng)作品,版權歸發(fā)布者(即注冊用戶)所有;本網頁發(fā)布的轉載作品,由發(fā)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,遵守相關法律法規(guī),無商業(yè)獲利行為,無版權糾紛。 2.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,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,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。該項服務免費,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。 名稱:阿酷(北京)科技發(fā)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:李女士,QQ468780427 網絡地址:www.arkoo.com 3.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,完全遵守《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》。如有侵權行為,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,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(guī)定刪除侵權作品。 |